發布成功
贊賞金額:
支付金額:5元
支付方式:
贊賞成功!
你的贊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進口機電產品8888.1億元,下降19.8%。其中,集成電路675.8億個,減少26.5%,價值3290.7億元,下降24.9%;汽車(包括底盤)10.6萬輛,減少30.4%,價值494.7億元,下降18.5%。
不只是2023年的前兩個月,2022年全年的集成電路進口數量也是呈下降趨勢。
從集成電路進出口數量看,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總額5384億塊,同比下降15.3%;出口數量總額2734億塊,同比下降12%;貿易逆差2650億塊,同比下降18.4%。近五年進口數量總額25801億塊,出口數量12796塊,貿易逆差13004億塊。
根據202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2022年全年集成電路產量3241.9億塊,比上年下降9.8%。2022年1-12月,單月產量同比全部下降,10月份產量同比下降達到26.7%。
一系列數據凸顯的主要因素就是:市場萎靡。
2022年的半導體芯片行業受前一年的供需錯配、“缺芯”漲價、疫情等多因素影響,下游需求開始萎靡,導致芯片市場急轉直下。全球半導體行業也走入新一輪下行周期,全球各大芯片巨頭急忙紛紛砍單。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數據顯示,全球芯片市場自2022年第二季度出現拐點,當季市場營收為1581億美元,環比下降1.9%,第三季度營收環比下降7%,目前第四季度數據尚未公布,但形勢也不容樂觀。
中國的半導體市場驅動因素的前景也在減弱。過去中國主要是對手機、電腦等電子消費品的需求量很高,多年來持續增長,所以芯片的需求量也有著明顯的提升。然而在2022年上半年,終端需求萎縮就已開始逐步向中上游產業鏈傳導,手機等消費類電子市場持續不振。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最新報告,中國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44億部,同比下降23.2%,其中,5G手機出貨量1.91億部,同比下降20.2%,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8.3%。綜合來看,不論是進口量、出口量還是產量都受到了較大的市場景氣度影響。
此外,造成中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下降的原因還有國產替代和高端芯片的進出口限制。
一方面,在市場、政策和資本的多重助力下,中國芯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下游的采購需求逐漸向國內轉移,為“國產替代”真正創造機遇。雖然中國在7納米、5納米等先進制程芯片領域尚未突破,無法做出先進工藝水平的芯片,但28納米、14納米等成熟工藝芯片已完全具備量產能力,成熟工藝芯片也正是當前國內需求量最高的。基于此,國內已有廠商在28納米工藝多次加碼。比如在2021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中芯國際就連續三次投資擴產28納米等制程芯片的產能,總計投資超1200億元。
另一方面,隨著5G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應用的發展,中國對先進制程芯片的需求量不斷攀升,然而,2022年中美在芯片上的博弈卻趨向激烈化。從芯片聯盟、芯片法案,到半導體設備和先進芯片出口管制,美國加大了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打壓。在美國貿易制裁的背景下,特別是對用于人工智能開發計劃和超級計算機等類型的半導體的出口施加了限制,中國再也無法獲得一些用于中美重點科技領域競爭的先進芯片。具體事項有:2022年 8月31日,圖形處理芯片巨頭英偉達和AMD收到美國政府新的許可要求,對中國(包含中國香港)及俄羅斯斷供高端GPU芯片,涉及被用于加速人工智能的英偉達A100、H100以及AMD的MI250等旗艦芯片。
中國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對外需求依舊巨大。受疫情影響以及下游應用端市場需求量降低,消費電子、工業等下游應用市場的變化直接傳導到集成電路產業。
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數量普遍下滑,同時單個集成電路的進出口價值有所增加,而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優勢已經初步出現,產品價值有所提高,國產化有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集成電路進口產品價值大,出口產品價值小現象,中國在價值鏈中仍是弱勢。
如此來看,2023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形勢依然嚴峻。
關于我愛方案網
我愛方案網是一個電子方案開發供應鏈平臺,提供從找方案到研發采購的全鏈條服務。找方案,上我愛方案網!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適的方案就可以直接買,沒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開發。我愛方案網積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業開發資源,能提供標準的模塊和核心板以及定制開發服務,按要求交付PCBA、整機產品、軟件或IoT系統。更多信息,敬請訪問http://m.zhaochuanqisf.com